爱德华

《影》随笔


这次水墨风格的《影》,摒弃了五颜六色,只留下了黑白灰,象征着中国古典文化,也代表着含蓄与内敛。

含蓄于境州和子虞的,境州心有愤恨却不得出口,子虞虽有野心却病入膏肓;含蓄于子虞和沛良,子虞野心勃勃欲篡夺王权,沛良日夜不眠却又心有余力不足;含蓄于境州和小艾的,境州做了假身却渐渐出戏成真,小艾对境州由当初的可怜变化为了爱恋;含蓄亦如清萍和沛良,清萍心性耿直却少谋,沛良身为主公却不得不蒙上面具。可他们都不说。

唉,也许这也是中国的文化吧,人与人之间,竟然不能泾渭分明,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,都是千丝万缕的关系,也许一言之漏,二人身上看似虽多的线条会顷刻间消失殆尽,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含蓄,慎言吧。

将帅谋伐,死之一子必是躲避不开。

二者之征伐不在战争,却又刀光剑影纷飞,凶险万分。最后,子虞,境州,沛良这三人,三个立场,终究还是让草根夺了权。(笑)

影片最后,田战和境州的对视,却又显现了一层含蓄,明知是假却又向往那都督之高位而不得不假戏真做,田战也“不说”了。

小艾在最后到底在看什么呢?惊声尖叫到门前,不过是想看看以前的夫君,可陷入往日和子虞的长情和境州的情愫之间胡乱挣扎的小艾,她能很从容的知道谁是子虞谁是境州,但却无法理清自己到底是爱谁的,透过冰冷王宫的门缝,看到的不过是由含蓄无法说出口的虚假罢了。

故事已罢,人性的发掘我觉得没意思,“挣扎”二字足矣。我们来谈谈作为一件艺术品,《影》到底如何。

《影》在拍境州和子虞的时候,始终是以一个第三视角来拍摄的,给人一种仿佛有另外一个人也在看这真身假身一般,但又不是像上帝那种高高在上,我觉得这个角度很有意思。

对于水墨,影也没有只图表面,不求深层,不说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,但至少,在场景,服装,特效上,张艺谋是下足了功夫,在如此内敛的黑白灰中,献血之红的体现却又为水墨片添上了点睛之笔,区别开来了黑白片,特别是在破杨家刀法的时候拍的真美哉!

不过在满足之余,让我稍稍吹毛求疵些许,在某些场景,为了渲染节奏氛围,琴瑟之音总是配合着剧情出现,平和,冷静,急促,紧张等等……但是,既然连下了七日的雨,不如把这些琴瑟给大多移除了,只留下角色的对白和水的音响,如此如何呢?少了所谓递进情绪的琴声却能将含蓄发挥到极致,不借助其他外物,只依据镜头,台词,角色肢体来体会剧情,雨声亦可时而大时而小,时而缓慢时而急促……(嗯……我觉得我很棒棒)(滑稽)

PS.琴对我而言不是败笔,我也能知琴声作用,以上只是另一种可能性。嗯……这样也许会被标记成晦涩无聊的电影吧,估计会令不专心的人在看得昏昏欲睡。

PPS.张艺谋撒过了《长城》这个欢终于回到了正轨(严肃脸),自《红高粱》以来张艺谋一直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其对于色彩的运用,但之前的《长城》像极了一盘杂烩,红的绿的蓝的啥都有,让人眼花缭乱且心生厌烦,所谓中西结合更是成了笑话,《长城》之刚毅本色尚且没能展现,又谈何去融合西方之精髓?特效尚且做足了,但故事却垮掉了,长城一役,算是大败亏输(滑稽)。

评论

热度(7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